2025年7月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24小时内接连遭遇两记重击。
第一记重锤来自东南亚。老挝政府突然宣布,将派遣一支50人的工兵部队前往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执行扫雷和医疗支援任务。 这些工兵月薪从200美元暴涨至2000美元,报酬由俄方全额承担。 表面是“人道合作”,实则暗藏交易,老挝军队80%的装备依赖俄罗斯供应,而该国境内至今残留8000万枚美军越战时期遗留的未爆弹,清理需耗时百年,但美国仅赔偿9000万美元。 此刻老挝的选择,无异于对西方的无声控诉。
更让基辅窒息的是,俄罗斯正借此撬动“全球南方”联盟。 此前朝鲜已向库尔斯克派遣1.2万部队参与作战,第二批3万人即将增援。 老挝虽兵力微弱(全国仅6万军队),但其表态为俄罗斯提供了“发展中国家支持”的政治合法性。 柬埔寨、伊拉克等同样饱受未爆弹困扰的国家,很可能紧随其后。 西方苦心构建的制裁高墙,被50名工兵凿开裂缝。
第二记重锤直击华盛顿。 7月6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时,突然称赞普京是“应对制裁的专业人士”,直言美西方对俄经济围剿“毫无作用”。 这番话等于变相承认俄罗斯已赢得制裁战。致命的动作藏在数据里:美国海关5月恢复进口3535万美元俄罗斯大豆,同时秘密重启战略矿产锆石采购,这种航空航天关键材料,直接关系美军F-35战机的生产命脉。
特朗普的转向早有预兆。 2025年2月,他因泽连斯基拒绝“资源换和平”协议,当场叫停对乌军援。 4月更被曝出“最后通牒”:要求乌方48小时内接受割让领土、解除武装的条款,否则切断所有情报支持。 当时乌防长乌梅罗夫绝望坦言:“没有美军卫星数据,我们的海马斯火箭炮就是废铁。 ”
战场形势同步恶化。 俄军目前控制卢甘斯克99%、赫尔松70%的领土,在苏梅和哈尔科夫战线持续挤压乌军生存空间。 普京亲自督建的乌东交通网已修复5400公里,串联起克里米亚-顿巴斯资源带。 这条钢铁动脉让俄罗斯实现“以战养战”
乌东地区占全乌煤炭储量90%、铁矿80%,扎波罗热核电站供应全国70%电力。 资源掠夺正转化为持久战力。
乌军精锐部队濒临枯竭。 6月29日,一架F-16战机夜间拦截俄军无人机时坠毁,这是开战以来乌军损失的第4架F-16。 尽管西方提供超40架该型战机,但缺乏电子对抗功能的美援阉割版,在俄军日均150架无人机饱和攻击下形同标靶。 为填补兵力缺口,乌军被迫征召大量训练不足的新兵,甚至出现50人编制的特战队遭亲俄游击队全歼的惨案。
内部危机同样致命。 6月24日,泽连斯基的头号心腹、副总理切尔尼绍夫突然从国外返基辅,主动向反腐局自首。 而防长乌梅罗夫更被曝挪用军购款在美国购置豪宅,还涉嫌用劣质弹药替换西方援助武器。 当敖德萨民众酝酿起义加入俄联邦时,基辅的统治根基已肉眼可见地崩裂。
7月6日,泽连斯基在布鲁塞尔北约峰会闭门会上突然服软:“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保住剩余领土,而非无谓消耗。 ”这与两年前“收复全部失地”的誓言判若两人。 此刻他擦拭着1994年乌克兰弃核时获得的纪念章,当年用全球第三核武库换美俄英安全保证,最终换来克里米亚沦陷;如今再赌美国承诺,结局是特朗普向普京递出的大豆订单。
基辅街头,6月17日遭俄军440架无人机+32枚导弹轰炸的居民楼废墟尚未清理完毕。 那场空袭造成15人死亡75人受伤,市政府被迫宣布次日为哀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