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那个宏伟的“香料之路”PPT,还没来得及在现实世界里铺开,就先迎来了两个坏消息。这感觉就像是你刚跟朋友吹嘘完自己新提的跑车,出门就发现轮胎被卸了。
第一个坏消息,沙特和巴基斯坦签了个《共同防御条约》。这一下,印度原先设想的从海路到沙特,再借道以色列进入地中海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基本上就成了废纸一张。
紧接着,第二个,也是更狠的一刀来了。9月19日,美国人证实,将在9月29日前,撤销对印度使用伊朗恰巴哈尔港的制裁豁免。这个豁免,还是2018年特朗普政府给的。
这个港口对印度有多重要?这么说吧,它几乎是印度地缘战略的“百年大计”。
以前,印度的货物从孟买港出发,要去莫斯科,得绕一大圈,走亚丁湾、苏伊士运河,穿过整个地中海,费时费力。但印度人早就盯上了一条近路:从孟买到伊朗的恰巴哈尔港,然后通过伊朗的铁路网直通中亚,再到俄罗斯。这条红线,不仅能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在军事上也有着不可言说的意义。
早在2000年,普京刚上台,俄罗斯、伊朗、印度三方就签了备忘录,都觉得这事儿靠谱。可问题来了,恰巴哈尔当时就是个小渔村,要建成大港,得投钱。
印度的“机灵劲”这时候就上来了,总想着让俄罗斯和伊朗也出点血。可那时的俄罗斯能源不愁卖,跟欧美关系也不错,根本不急。伊朗的重点则在波斯湾内的阿巴斯港,对这个湾外的港口也没那么上心。结果,印度就这么干等着,想揩油,一等就等到了2006年。
这六年,印度白白浪费了先机。
等到印度终于不情不愿地准备掏钱时,伊朗核问题爆发,西方开始制裁。这下印度彻底傻眼了,项目直接停摆。它不敢得罪美国,只能躺平。
这一躺,又是将近十年。
就在印度呼呼大睡的时候,隔壁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却在中国的帮助下悄然崛起。2015年,中国公司正式接管瓜达尔港的运营。这个港口和恰巴哈尔港直线距离只有172公里,就像两家面对面开的超市,天生就是对手。
眼看着瓜达尔港建设得热火朝天,印度这才一骨碌爬起来。但此时它的心态已经变了,不再是单纯为了打通那条经济走廊,而是要把恰巴哈尔港当成一个对标中国、跟瓜达尔港唱对台戏的战略棋子。
2016年,莫迪访问伊朗,签了合作备忘录。2018年,伊朗总统访印,签了正式开发协议。印度承诺投资5亿美元,建两个码头。好死不死,协议刚签完没多久,特朗普就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
印度又一次陷入尴尬。莫迪只好跑去求美国,白宫考虑到印度在“印太战略”里的角色,特别是这个港口有针对中国的意图,才给了个豁免。
按理说,这下总该开工了吧?可印度这个“基建狂磨”又开始了他的表演。从2018年到现在,又是6年多过去了,瓜达尔港那边,新机场落成,海水淡化厂开工,自由区二期启动。而印度这边呢?承诺的两个码头还没搞定,据说钱倒是花进去了十几亿美元。
伊朗人急得不行,2024年5月又催着印度签了个新的10年协议。印度媒体立刻欢呼,宣称“国际南北走廊”最后一环打通了。可实际上,那两个码头还在那里磨洋工。
现在,美国人耐心耗尽,直接把豁免给取消了。印度这前前后后折腾了快二十年,投入的精力和金钱,眼看就要打了水漂。美国为什么翻脸?或许在他们看来,一个连巴基斯坦都不敢动的印度,留着还有何用?
接下来,如果印度还想继续和伊朗合作,就可能面临被踢出美元结算体系的风险。不知道印度的“赢学”大师们,这次又能从哪个角度找到胜利的感觉?
有人可能会问,伊朗为啥不找中国来建?不是不找,恰巴哈尔港的核电站合同就给了中国。但港口这事儿,中国在印度洋的重点是瓜达尔港,再去建设一个近在咫尺的竞争对手,既没必要,也容易两头不讨好。伊朗找不到其他有基建能力的国家,只能捏着鼻子跟印度合作,结果就遇上了这么个极品。
说到底,还是印度自己不行。能力、胆量、实力,样样都缺了点火候。西方信奉的是从实力地位出发,印度有底气跟美国人说“我不接受你们这一套”吗?
一颗帝国主义的心,一条殖民地的命!就算莫迪这次能再求来豁免,代价又会是什么呢?即便港口能重新开工,就凭印度这效率,恐怕到2125年也还是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