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寒冬腊月,一个叫贺凤生的湖南汉子揣着封发黄的信件,风尘仆仆地站在中南海大门口。
这可不是来串门的,他扯着嗓子对警卫员说:"俺是毛主席的亲戚,有急事要见主席!"这话可把警卫员给唬住了,赶紧往里头通报。
毛主席正在批文件呢,一听是贺晓秋的儿子来了,立马把钢笔一撂:"快请进来!"老人家眯着眼睛打量眼前这个后生,突然一拍大腿:"嘿!跟你爹年轻时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你爹可是救过俺两次命哩!"
这话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1925年那会儿,毛主席在韶山搞农民运动,贺晓秋才二十出头,比主席小五岁。这小伙子听主席讲革命道理听得热血沸腾,当场就认了主席当表哥。有天县里接到密令要抓毛主席,情况紧急得很。贺晓秋灵机一动:"表哥,您扮个郎中,俺找几个人抬轿子送您出去。"就这么着,靠着几块大洋打点,主席愣是从民团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没过两年,1927年蒋介石翻脸不认人,到处抓共产党。主席又跑到贺晓秋家避难。贺晓秋二话不说,还是老办法——抬轿子!临走还硬塞给主席几块大洋。主席推辞不要,贺晓秋急得直跺脚:"表哥您就收着吧,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啊!"
新中国成立后,贺晓秋在老家给主席写信。主席从稿费里拿出三百块钱寄过去,后来又寄了一百。1960年贺晓秋病重,拉着儿子贺凤生的手说:"凤生啊,你去北京找主席,把咱农村的情况好好说道说道。"说完这话没几天,人就走了。
这不,贺凤生就带着老爹的嘱托来了中南海。主席听说贺晓秋去世了,眼圈都红了:"这老伙计,走也不说一声,好歹让俺送个花圈啊!"贺凤生搓着手说:"俺爹怕给您添麻烦。"
说着说着,贺凤生突然从布包里掏出一沓饭票,"啪"地拍在桌上:"主席您给评评理,现在食堂的饭菜清汤寡水的,大伙儿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这话说得直,把旁边的工作人员都吓一跳。
主席不但没生气,反而点点头:"这话说得在理!现在敢说真话的人可不多。你是生产队长,就得这样有啥说啥。"转头就让人去调查食堂的事。临走前主席特意交代:"以后有啥困难直接来找俺,有啥说啥,别藏着掖着。"
后来贺凤生还真没客气,隔三差五就往北京跑,把农村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主席。主席常说:"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光看报告哪行?就得听贺凤生这样的实在人说实话。"
要说这贺家爷俩跟主席的交情,那真是过命的交情。贺晓秋两次救主席的命,贺凤生又帮主席了解真实民情。这故事到现在说起来,还让人心里头热乎乎的。主席后来跟身边人说:"贺凤生这小子,跟他爹一样,都是直肠子,有啥说啥,这样的朋友最难得。"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用来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的,跟侵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把问题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