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2日,瑞典大满贯女单1/8决赛,王艺迪第四局10-9领先,手握局点。
就差一个球,就能把比赛拖进决胜局。机会就在眼前。
结果,她一个正手拉球,直接闷在了网带上。
这个球一丢,整个人的气场瞬间就没了。桥本帆乃香连拿两分,12-10,比赛结束。王艺迪就这么1-3输了,止步16强。
看着屏幕上的比分,7-11、6-11、11-7、10-12,真的让人憋屈。尤其是第四局这个关键分,简直就是整场比赛的缩影。10-9,手握局点,正手拉球直接下网。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失误了,这是压力下的心态变形。
其实从第一局开始,王艺迪就打得特别拧巴。她想发力,想一板打死对手,但桥本的削球就像一块海绵,你越用力,球回得越转、越飘。第一局僵持到7-8,王艺迪又是一个主动强攻失误,直接送分,被人家一波带走。
第二局更没法看。王艺迪想加快节奏,结果是自己失误更快,连续三板都打丢了,6-11,稀里糊涂就输了。你能感觉到,她急了,她想赶紧结束这个回合,可越急,就越掉进对手的节奏里。
唯一的亮点是第三局。她好像想通了,不再玩命进攻,开始跟对手多磨几板。果然,耐心下来了,球路就清晰了,11-7,扳回一局。
当时我们都以为,她缓过来了,第五局有希望了。
可没想到,第四局那个10-9的局点,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心态彻底崩了。
说实话,桥本帆乃香打得有多好吗?也未必。她的打法就是削、削、再削,靠旋转和落点变化来消耗你。这种打法,王曼昱和孙颖莎都能应付,怎么到了王艺迪这里,就成了过不去的坎?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输给桥本了。就在不久前的美国大满贯,她被同一个对手剃了个0-3的光头。这次好歹赢了一局,但结果没变。
同样的对手,同样的方式,摔倒在同一个坑里。
网上球迷的评论也挺直接的,有人说:“世界第五,打个削球怎么就跟不会打球了一样?”还有人调侃:“迪姐一见削球就发懵,这心理阴影面积得有多大?”
这些话虽然糙,但理不糙。世界第五,被一个削球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说出去谁信?问题不在于对手有多强,而在于我们自己的队员,在面对这种非主流打法时,完全没有预案,甚至连最基本的耐心都丢了。
削球打法现在确实少见,但少见不等于没有威胁。桥本帆乃香用这场胜利告诉所有人,只要你足够有韧性,一样能掀翻高手。
削球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王艺迪耐心和战术储备上的短板。
这也不仅仅是王艺迪一个人的问题。这场球,其实给整个国乒提了个醒。我们总说国乒技术全面,没有短板,可为什么总有队员在削球这一关上栽跟头?是不是在日常训练中,对这种“冷门”打法的重视程度不够?
下一轮,桥本帆乃香就要对阵王曼昱了。大家普遍觉得王曼昱能赢,可万一呢?如果桥本继续爆冷,那国乒就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