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僵持战况不断升级的局势下,这场纷争似乎变成了两个“沙漏”激烈比拼:一边的沙漏快快流逝,测量着乌克兰那苦苦支撑的军力还能坚持多久;另一边的沙漏则显示俄罗斯的经济还能撑多久,前提是不影响社会稳定。 《华尔街日报》觉得,如今普京正在豪赌乌克兰那边的沙漏会提前流光,而他对此很有把握。这也是为什么他拒绝特朗普呼吁停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拜登在任期间,普京一直希望能够跟美国、乌克兰达成“现状停火”,也就是冻结目前的前线局势,确保自己拿到的领土利益不受影响,但是拜登、泽连斯基以及欧洲的态度都不搭理他的提议,这就只得让普京继续打下去,他希望通过让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陷入困境,来逼迫西方和乌克兰坐到谈判桌前。也许当年还是个普通人的特朗普在看到这些后,认为只要认定“现状停火”,就能直接促成停战。正是因为这个想法,特朗普才对自己调停俄乌冲突充满信心,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他的运气也不太好。等到他上台时,俄军已经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优势了,而他过早表明“自己急于推动停火”的心思,反倒让普京不满足于“现状停火”,想继续打下去,争取多拿点土地。
外头的人都普遍觉得俄军在战场上占了点便宜,尤其是从俄方这几个月在谈判时那态度以及他们提出的那些条件来看,明显他们对自己挺有信心。到底哪来的这份底气呢?
要说战场上的表现,其实俄军并不能算是占了大便宜,只能算是局部有点小优势。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就是:俄军在红军城打了快一年多了,可战事还没结束,双方仍在激烈交锋。尽管俄军在兵力和火力方面占优势,但面对乌军的坚固防线,推进速度依然慢得让人着急。整体来看,俄乌战场状态依旧是僵持不下、难以分出胜负。
《华尔街日报》最新分析提到吧,其实普京的底气来自于他相信乌克兰会先扛不住这场持续的消耗战,最终버崩溃。如今,俄乌两边就像两个“沙漏”,一个是在算乌克兰的人力资源什么时候会耗尽,另一个是在衡量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的经济还能坚持多久。
柏林卡内基研究员加布耶夫说啊,普京之所以这么有信心,并不是凭空想象,按照他的估算,俄罗斯的经济还能支撑至少18到24个月的战火,到了那时,要么就出大乱子了。虽然西方不断祭出制裁招,但俄罗斯经济在大量军事开支的拉动下,表现得还挺顽强。反观乌克兰的军队,由于惨烈的兵力损失,压力山大,还涉及到征兵出了不少麻烦。
乌克兰的人力资源本来就比俄罗斯少,经过三年多的打仗,乌军的动员估计快到头了。有点糟糕的是,乌军内部还搞那不公平的征兵制度,把征兵的压力主要压在经济条件较差农村地区的中年男性身上,负担重得有点过头。
乌军无人机部队指挥官伊格纳图哈提到:“社会不公平才是步兵危机的根源,征兵机构把农民从拖拉机上拉走,却没去把律师从办公室里带走。”
不少在前线的官兵对基辅等大城市里酒吧和夜店中还能看到许多身材结实的男士感到挺失落。而且,死板的军事指挥带来了不少不必要的伤亡,也逐渐消磨了乌克兰百姓的信心和参军的热情。
现在呀,城里的人都不愿意去当兵,所以招兵主要还是盯着农村的老乡们,但农村那边的人力资源也快见底了。要是农村的劳动力真用完了,乌克兰接下来会遇到啥麻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