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空军在靠近巴基斯坦的边境线上,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空中演习。参演的战机阵容强大,“阵风”、“苏-30MKI”悉数登场,场面看起来煞是唬人。
但有意思的是,这次演习地点选得颇有讲究,避开了巴基斯坦歼-10C战机的主要部署区域,仿佛是在刻意规避什么。
要知道,这场“秀肌肉”的时间点非常微妙。此前,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才公开提及“有5架战机被击落”的消息。
紧接着,多家国际媒体更是接连曝出印度“阵风”战机在实战中的详细损失。这让人不禁要问:这场表演,究竟是演给对手看,还是为了平息国内正在酝酿的舆论风暴?
被国际盖章的败绩
还记得今年5月那场空战吗?印度军方搞了个“朱砂行动”,导弹都打到巴基斯坦境内了。结果巴方歼-10CE战机迅速反击,超视距一顿操作,直接跟印度的“阵风”碰上了。
巴基斯坦那边一口咬定,击落了好几架“阵风”。可印度呢,当然是打死不承认,反而宣称自己赢了。这套“莫迪赢学”的说辞,当时听起来还挺热闹。
结果没多久,就被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晚宴上给“实锤”了。他说“印巴冲突中有5架战机被击落”,这直接就引爆了印度国内的舆论炸弹。
随后,英国《空军月刊》更是不留情面,直接点名道姓说印度被击落的“阵风”是4架,甚至把BS001、BS005、BS011、BS013这些具体编号都给捅了出来。
法国达索公司一开始还嘴硬,死不承认。可没过多久,态度就变了,改口说“不排除被击中的可能”。据说,法国空军参谋长贝朗热私下都承认,至少有1架“阵风”是真的没了。
这种“被打脸”的感觉,印度国内肯定不好受。反对党领袖拉胡尔·甘地立刻抓住这个把柄,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质问莫迪政府,要求给个说法。民众对军方的信任度,也因此大打折扣。
“万国牌”的先天不足
说到底,印度空军的装备体系一直是个老问题。法国“阵风”、俄罗斯“苏-30MKI”、以色列预警机,再加上美国的直升机,简直就是个“万国牌”大杂烩。
这种采购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体系不兼容,数据链无法互通。说白了,就是先进的设备没法拧成一股绳,各自为战。
在今年5月的空战中,“阵风”战机的电子系统在面对巴基斯坦歼-10CE时就吃了亏,被压制得很厉害。这次边境军演,这种“先天不足”更是暴露无遗。
印度军演过程中,不同制式的装备之间根本无法有效协同,数据传输一塌糊涂。巴基斯坦的ZDK-03预警机和歼-10CE趁机进行电子干扰,甚至直接把印度演习都给搅黄了。
反观巴基斯坦,他们的空军以中式装备为核心,歼-10CE和ZDK-03预警机完美配合,形成了一套“一体化”作战体系。这就好比印度买了一堆豪车零件,却没法组装成一辆能跑的整车。
那4架被击落的“阵风”,总价高达12.5亿美元。即便其RBE2雷达拥有836个T/R组件这种先进技术,在体系劣势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
特朗普的“神助攻”
这次危机,背后还有一个“神助攻”——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他那句“5架战机被击落”的爆料,可不是随口一说。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美国在美印贸易谈判中,对印度施加压力的一个手段。毕竟,美印两国在贸易问题上一直谈不拢,尤其是在农业、乳制品和工业品关税方面。
特朗普政府就是想利用印度军事上的这点“小尴尬”,逼迫他们在贸易问题上妥协让步。印度政府面对国内的质疑和外部的压力,也挺无奈的。
他们尝试通过封锁社交媒体账号、伪造AI视频等方式来控制舆论。据说,光是报道“阵风”被击落的社交媒体账号,就被封了8000多个。但这种做法,效果其实很有限。
更糟糕的是,印度空军今年也是“流年不利”。7月9日,一架“美洲虎”攻击机坠毁,这已经是今年第三起同类事故了。这些接二连三的事故,无疑加剧了民众对印度军备状况和训练水平的担忧。
结语
所以,这场看似气势汹汹的边境军演,最终既没能有效展示实力,也谈不上是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印度当前面临的三重焦虑。
首先是军事上的“体系焦虑”:砸钱买了一堆先进装备,却捏不成一个拳头,没法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其次是政治上的“信任焦虑”:政府的公信力,在国际媒体的质疑和国内反对党的攻势下,摇摇欲坠。
最后是外交上的“战略焦虑”: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印度总感觉被动,行动自由度大受限制。
有意思的是,这次事件之后,巴基斯坦歼-10C战机的国际声誉反倒提升了不少,听说已经有多个国家表达了采购意向。而卡塔尔、阿联酋这些原来看好“阵风”的国家,也开始重新评估他们的采购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