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被勒索的协议
冯德莱恩这次去美国谈关税,看起来是挺得意的,觉得自己打了一场“外交胜仗”,结果没想到,反而让整个欧洲都丢脸了。甚至有欧洲的精英说,他们现在遇到的这事儿,比中国一百年前被欺负还要难受。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美欧之间达成的那个协议,表面上看是美国对欧洲商品收15%的关税,比特朗普之前要的20%少了5个百分点,好像没那么狠。但其实这根本不是平等的协议,而是一份非常不平等的条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15%的关税基础上,欧洲还得额外往美国投6000亿美元,相当于把钱和就业机会都“倒”回美国去。再加上还要花7500亿买美国的能源和军事装备,简直就是在给美国经济输血。更关键的是,这些条款还绑定了安全依赖,让欧洲在安全上越来越离不开美国。
所以,很多欧洲人现在觉得,这不是一场胜利,而是一场被“勒索”的交易。他们担心,这样下去,欧洲不仅经济被掏空,连自主权都会慢慢丧失。难怪有人说,现在的处境,跟中国百年前的屈辱差不多。
新式不平等条约
这段话可以口语化地改写成这样:
这份协议看起来就是美国占尽便宜,到处收钱、收订单,而欧盟这边呢,只能掏钱、让步。关键是条款里根本看不出美国给了什么“对等的回报”,比如说降低欧盟商品进美国市场的门槛,或者签个长期的关税豁免之类的。从现场照片看,特朗普笑得特别开心,冯德莱恩却勉强挤出个笑容,这种画面传出去,给人的感觉就是挺“丢脸”的。
以前我们签的那些不平等条约,比如鸦片战争之后签的,都是被大炮逼的,是赤裸裸的军事威胁。但现在这个协议,虽然美国明显占了便宜,但表面上是谈出来的,其实是靠政治压力加上经济上的依赖,算是“新式”的不平等条约。不是真刀真枪地逼你签,但效果其实差不多,更像是“21世纪版的不对等协议”,带着经济霸权和政治施压的味道。
跟以前列强逼着签的那些条约不太一样,但对欧盟来说,同样让人难受。难怪欧盟的一些精英会抱怨,说欧洲正在经历像中国当年那样的百年屈辱。毕竟,虽然跟菲律宾、台湾这些地方比起来,欧盟的关税不算高,但现在的15%已经是特朗普上台前的三倍了,所以这事儿也别太得意了。
美国施压欧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和欧盟签了关税协议,但美国可没打算就此罢手。据彭博社报道,美国接下来可能还会对欧洲的药品行业展开调查,甚至还要对钢铁产品加征50%的额外关税。这消息一出,欧盟那边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
如果美国真对欧洲的药品行业动手,那像赛诺菲、拜耳、罗氏这些欧洲医药巨头,以后想进美国市场就难了,可能面临巨额罚款,或者被限制销售,简直是一记重拳。再加上对钢铁再加征50%的关税,这对欧洲的钢铁企业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几乎被逼到绝路。
特朗普这套操作真是“行云流水”——先谈个关税协议稳住局势,然后突然甩出新的调查和新关税,让欧盟根本喘不过气来。在我看来,美国不是想一次性捞一笔,而是打的长远算盘,要把欧盟变成一个“长期提款机”。
欧洲战略自主难实现
说白了,欧洲想真正实现独立自主,现在看来挺难的。你看啊,欧盟内部各国的利益不一致,德国想靠出口维持经济,法国更关注自己的防务自主,而东欧国家又特别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大家想法不一样,想要一起“跟美国对着干”根本就拧不成一股绳。
从“欧洲战略自主”这个概念提出来到现在,虽然也做了一些事情,比如加强防务合作、发展本土芯片、搞新能源等等,但这些都属于“慢工出细活”,看得见希望,但短期内真不容易见到成效。
现在的情况是,美欧之间一会儿谈关税协议谈得热火朝天,转头又甩出调查和额外关税,这等于给欧洲戴了个“金箍”,想挣脱还不容易。所以说,欧洲现在是进退两难——既想当个“乖孩子”,不惹美国生气,又想慢慢长大、自己做主,这事儿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