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回顾:北约行动临近,乌克兰冲突终局众望所归!

发布日期:2025-08-06 05:36:00|点击次数:158

回顾:北约行动临近,乌克兰冲突终局众望所归!

在2024年12月12日,华沙迎来了一场重要会谈,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波兰总理图斯克面对面会谈。

经过好几小时的磋商,两人穿着黑色西装,款款走出了会议厅,来到记者招待区。

这次碰面,外头最关心的事儿,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那场打了快三年的战争。

马克龙在被记者问及时,特别强调:“没有谁能替乌克兰人决定他们是否该让步,以及他们想达成的目标,乌克兰的和平不能以牺牲乌克兰自身利益为代价。”

接着,马克龙和图斯克聊起了派欧洲军队去乌克兰的可能性。

图斯克也确认了这一点,在会谈中,双方的确涉及到了把军队派往乌克兰的事。

从两人说的话来看,法国既是北约成员,又是欧洲的头号强国,好像打算出面参战,加入这场战事。

看来北约要真的挺身而出,乌克兰这场大战到了最后结局怎么走,还真不好说,走向未必能预料到。

北约的东扩

“北约”呢,全名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它最早是在1949年由12个国家联合组成的一个军事联盟。

北约刚成立的时候,主要的创始成员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这些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抗苏联,防止红色势力不断向西扩展。

各国合作成立的组织或者机构里,最核心、优先考虑、关系最密切的,肯定还是军事方面的问题。

军事关系紧扣国家安全,没有了安全保障,国家的前途和经济的繁荣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所以说,北约作为个军事联盟,比起一些只是强调经济合作的组织,作用要大得多。

成员们都达成一致意见,为了应对共同的敌人——苏联,一旦哪个成员国遭到武装攻击,大家就会互相援助。

苏联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不管,但因为经济实力比不过别人,一直到1955年,才跟东欧国家组建了个叫华沙条约的军事联盟。

到1991年,苏联没能挤出那死板又腐败的体制,突然就解体了,而华沙条约组织也跟着在1991年7月1日布拉格会议结束时彻底崩坏了。

不过对于西方来说,俄罗斯这么庞大,总是让他们心里头惦记着,觉得挺麻烦的。

只解散一次还不行啊,得再来一次,把它分裂成好多小国,才没办法跟西方世界抗衡。

为了这个目标,北约的任务已经不再是防御苏联,而变成了不断向东扩展,一点点挤压俄罗斯的生存范围。

当然了,北约的东扩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逐步推进,慢慢接近俄罗斯的门楣也得经历一段时间。

在北约的布局里,东部新成员国的加入也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先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接着就是进入“成员国行动计划”,一旦到了这步,那就意味着已经算候选国了;最后一步就是要得到北约所有成员国的点头批准。

九十年代那会儿,俄罗斯国内经济一片萧条,还得应付车臣分裂势力的骚扰,根本没精力也没时间去管北约东扩这事。

也是这么个情况,北约就是“趁你病,要你命”。到了1997年7月,在马德里举行的峰会期间,决定把波兰、捷克和匈牙利这三国列为第一批加入北约的成员。

又是一个桃花飘落的季节,距离北约成立五十周年刚好两年,波兰、捷克和匈牙利正式加入北约,算是第一次向东扩展。

就像那句话说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旦出现一个漏洞,就会有成百上千的裂缝等待着去填补。被夹在中间的小国家,难免会抱紧更强大的靠山。之后,中东欧的国家们也纷纷跑来说要加入北约。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斯洛文尼亚这七个国家也正式加入了北约。

里面,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三国以前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2009年,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都加入了,到了2017年,黑山也成了成员。再到2020年,北马其顿正式成为第30个北约成员国家。

短短20年时间里,北约扩展到30个成员国,覆盖了差不多10亿人。

俄罗斯早就清楚明白,知道西方国家打的什么算盘。早在1993年9月,叶利钦就曾写信给克林顿,表达对北约向东扩展的担心。

叶利钦或许是史上最不聪明的领导人之一,他一早就看穿了西方的野心,曾经直言不讳地说:“不只是俄罗斯的反对派,连温和派也都这么认为,这反而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打击,这完全与俄罗斯自然融入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方向背道而驰。”

不过,叶利钦心里还想着能与西方合作。1994年在欧洲安全与合作峰会上,他提到“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泛欧安全体系。”

没想到,叶利钦的梦想破碎了,不过接替他职位的普京,依旧对西方抱有一线希望,甚至显得更天真一些(当然,也可能这是一种试探的手段)。

2000年6月,克林顿在莫斯科访问期间,普京当面跟他提议:“咱们得考虑俄罗斯加入北约这一可能性。”

克林顿听了一愣,完全没想到普京会提出这样的请求。

不过,克林顿毕竟是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没一会儿就调整好了心态,带着笑容回应道:“为何不呢?”

可是,敏感的普京察觉到美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听到这话后脸色变得很紧张,惊讶得不得了,心里暗暗想着:咱们成立北约是为了对付你,现在你要加入,那我们还平衡得了吗?

还有一说,美国一直没法真心接受俄罗斯加入北约,另外,因为普京想让俄罗斯在北约里享有特殊地位,也就是说不跟其他中东欧国家一样,在一些重要事情上都能有一票否决权。这种想法,美国根本接受不了。

不能接受这一点,接下来往往就会导致矛盾升级。2008年4月,普京出席了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用强硬的态度阻止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步伐。

关于北约的东扩问题,俄罗斯觉得西方国家之前曾经有过承诺。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拿出来的资料,是1990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的会谈录音。这录音里明确说:保证不会在德国东部部署北约军队。

关于这点,奥地利曾任驻苏联大使的鲍尔也提到过:“在1990年2、3月份,贝克和我跟戈尔巴乔夫开过会。贝克说,‘北约不会向东扩展哪怕一寸’,不过这次谈话没有写成书面材料。”

美国方面的说法是,贝克不能代表东欧国家,更别说代表整个北约啦。

北约也重申了,西方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在政治或法律上限制北约不扩展到德国统一边界之外的承诺。

由此可见,关于西方是否曾承诺不再东扩这个问题,真是“各执一词,各说各话”啊。

两边都坚持自己的看法,关于道德承诺这个事,要想达成共识真是白搭。

重中之重的乌克兰

乌克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境内有不少俄罗斯族群,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得很。在战略布局上,克里姆林宫一直把乌克兰当成自己的后院,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等于说北约的军队可能直接进入自己门口,风险可不小。

2014年,乌克兰爆发了“街头革命”,把亲俄派总统给赶下台了。

到这会儿,乌克兰开始想着加入北约,俄罗斯一看不妙,就立马反击,把克里米亚半岛给吞了。

北约一看到俄军动起来,果断就认输,转身玩起了绥靖,真是“干大事不敢冒险”。

克里米亚的问题扩散到乌克兰东边,结果引发了一场拖得挺长的消耗战。

在接下来的八年中,乌克兰东部有几万人的生命就这样凋谢了,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克里米亚危机让乌克兰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整个国家都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也彻底失去了对俄罗斯的信任。

在这个形势下,2019年泽连斯基当选当选了乌克兰总统,他一上台,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步伐就明显加快了。

2020年9月14日,泽连斯基批准了乌克兰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把发展与北约的关系放在首位,最终目标是加入北约。

普京政府的态度越发强硬,几次提及乌克兰和北约的事儿。

到2021年12月,俄罗斯突然来个突袭,要求美方和北约必须明确答应给出法律保障安全措施,同时不能接受乌克兰加入北约。

普京说:“北约的军事基地已经搬到了离咱们俄罗斯边界很近的地方,这种情况可真是非常严重。”

面对普京的提醒,北约依旧按兵不动,保持着他们一贯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

12月10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每个国家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方向,这是基本的原则……我们无法接受俄罗斯试图重建一个全新体系的行为。”

两边在这个事关重要的问题上没办法达成共识,普京的耐心也快用光了。

就这样,到了第二年的2月24号,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火彻底点燃了。

在战前的声明里,普京说:“我们再次试图与美国以及其盟友达成关于欧洲安全和北约不再扩大的协议,但这次努力毫无结果,美国依然坚持原来的立场……”

战争一开始,由于乌克兰不属于北约,北约没有义务派兵支援乌克兰,但是,挑起这场战争的责任,明显也有北约的一份。

从道义上说,西方其实玩了乌克兰一把。

一开始开打的时候,北约之所以没派兵直接跟俄罗斯干,主要还是那些和俄罗斯邻接的小国家担心会牵连到自己,怕沾上乌烟瘴气。

此外,北约的基本态度就是成员国得给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不过得把控好局势,不能让战火扩大,也不能让冲突蔓延到乌克兰以外的地方。

要是真的北约不出手帮忙,乌克兰恐怕难以打垮俄罗斯,战火还会继续烧下去,直到其中一方妥协为止。

战争拖得越久,欧洲的安全就变得越难保障,对欧洲的老大哥——法国来说,这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马克龙觉得,欧洲的事儿,欧洲人自己说了不算,全得美国人来操盘,这样一来,面子可就丢大了。

现在打仗打得天昏地暗,法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位置啊,也会随着战争不停推移而逐渐往下掉。

2024年快到法国大选的关头,为了讨好选民,马克龙破天荒地从鸽派变成了鹰派,指责德国在支援乌克兰上故意拖延,还盲目信任美国的安全保护伞,认为它是永远可靠的。

马克龙在电视直播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俄罗斯目前对乌克兰的侵略已经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乌克兰情况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美国不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欧洲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局面。”

或许在骨子里,马克龙是个标准的“戴高乐主义者”,坚信欧洲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围绕这个思想,他时不时会说一些激烈的话,比如“北约已经死掉了”,还有“要成立欧盟自己的军队”。

不过,这些话不过是嘴上说说,逗逗选民罢了。实际上,在大国里,法国对乌克兰的援助算得上最少的,提供的武器装备也属于水平较低的那一档。

而且,法国的民意调查也显示,有68%的法国人反对他们派军队去乌克兰这事。

在采用选票制度的国家里,元首的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民的意愿,很多事实都证明,民意其实是短视又自私的。比喻说,棍棒不打到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要是法国一旦参战,倒霉的肯定是法国人,受损的也会是法国的经济。

比起这样,倒不如把乌克兰的最后一滴血都流尽,那句“死道友,不死贫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作为北约成员国的法国,绝对不会轻易出手。

说到乌克兰的最终走向,等川普再次上台之后,这事儿会慢慢变得越来越明朗。

在上任之前,川普就直接表达了态度,要是乌克兰不让步,武器援助就会缩减,虽然承诺的两千多亿美元,实际上也只到账了一半不到。

这样一来,乌克兰就差不多扛不住战争的负担,只能退让土地,乖乖握手言和了。

所以,乌克兰的最终走向很可能会和二战时苏芬战争的结局一样:俄罗斯大获全胜,乌克兰吃瘪。

到2025年2月14日,慕尼黑会举办个安全会议,涉及各方的和平方案会被摆上桌子,可能会看到停战的希望苗头。

川普的设想大致包括这些内容:强硬让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打算;确认俄罗斯对乌东地区的领土主权;建立一个非军事区,由欧洲军队来负责监管;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欧盟将投入大约4860亿美元,支持乌克兰的重建;此外,还提议乌克兰在20230年前加入欧盟(这是每日邮报曝光的和平方案中提到的内容)。

结语:

再回头想乌克兰这场战役,受苦的主要还是那些无辜的乌克兰百姓。

他们曾以为泽连斯基会成为那位伟大的领袖,带领乌克兰走出乌云密布的日子,可谁知道呢,乌克兰迎来的只是漫长的黑夜。

古话讲得不错,“因人成事,因人废事”,泽连斯基低估了普京,也看走了眼西方,更没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西方的民主制度难免会滋生绥靖心态,今天的乌克兰,恰似二战时的捷克斯洛伐克。

上一篇:冯德莱恩战果!欧洲哀嚎似百年屈辱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