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乌克兰总统突然向全球扔出一张“王牌”:乌克兰自主研制的“火烈鸟”远程导弹试射成功,射程突破3000公里,可直抵莫斯科! 这款被泽连斯基称为“目前最成功的导弹”已投入量产,俄乌战场规则就此改写。
就在导弹亮相的同一周,泽连斯基突然提议与普京在瑞士、土耳其或奥地利会晤——武力威慑与和谈信号同步释放,东欧棋局进入新回合。
射程与威力碾压“战斧”
“火烈鸟”最大射程3000公里,超越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2500公里。 其弹头重量达1吨,可携带高爆弹头或子母弹,摧毁力翻倍。 导弹飞行时速950公里,从基辅发射约4小时可覆盖莫斯科全境,西伯利亚门户鄂木斯克以西的俄战略目标均在其射程内。
技术设计
导弹采用固定平直弹翼设计,背部装大型进气口,外形酷似苏联“雨燕”无人机放大版。 发射方式为卡车拖曳滑轨,准备时间20-40分钟。 制导系统融合惯性导航与抗干扰卫星定位,即使遭遇俄军电子压制,仍可精准命中目标。 伦敦军事专家法比安·欣茨指出,该导弹舍弃隐身能力以简化生产,但超长射程弥补了短板。
阿联酋FP-5的“孪生兄弟”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对比发现,“火烈鸟”与阿联酋米拉尼恩集团的FP-5导弹参数完全一致:3000公里射程、1吨弹头、6吨起飞重量,早在2021年与乌克兰军火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尽管双方未公开合作细节,但技术外流痕迹明显。
苏联图纸复活论
乌克兰军事专家魏东旭提出另一种可能:乌方利用苏联时代遗留的中程导弹图纸,结合西方资金重启生产线。 导弹量产车间照片显示,其6米翼展、涡扇发动机布局与苏联设计高度相似。 俄媒则指控英国直接提供了FP-5的核心技术。
覆盖俄90%战略目标
俄军90个空军基地中的70个、莫斯科郊外军工集群、乌拉尔山脉的坦克维修中心,甚至圣彼得堡海军造船厂,均被纳入打击范围。 乌军无需再依赖西方援助的短程武器,可自主发起纵深打击。
发射阵地远离前线
因射程突破3000公里,乌军可将导弹部署在西部利沃夫州或波兰边境,远离俄军火炮和战术导弹覆盖区。 俄军若要压制,需动用伊斯坎德尔导弹或空袭,成本陡增且易遭北约防空系统拦截。
地下工厂月产50枚
8月14日,乌克兰“火点”国防公司车间照片流出:工人正在组装6-7米长的“火烈鸟”导弹,翼展达6米。 乌国防部长确认导弹已装备部队,月产能50枚,目标在2025年底形成规模化战斗力。 德国被曝秘密提供资金支持,法国同步加码援助20架幻影战机。
军工产能三年暴涨35倍
乌克兰国防企业从战前297家激增至718家,军工产值从2022年的10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350亿美元。 无人机产能提升22倍,炮弹年产250万发,本土装备已满足前线30%需求。“火烈鸟”量产标志着乌军工体系完成从“修补苏联旧货”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泽连斯基的和谈地点三选一
就在导弹试射公布后,泽连斯基立即抛出俄乌领导人会晤方案:地点限定在瑞士、奥地利或土耳其,排除莫斯科与布达佩斯。 此举呼应俄外长21日“提升和谈规格”的表态,意图以武力优势换取谈判主动权。
欧洲绕开美国构建防务体系
德国秘密资助“火烈鸟”、法国增援幻影战机、英国疑提供技术,显示欧洲正摆脱对美国军援的依赖。 匈牙利则趁机表态愿主办和谈,但警告“强塞乌克兰进欧盟将拖垮联盟”,暗示东欧阵营分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