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预制菜能点燃多大火?
真没想到,西贝贾国龙和罗永浩能因为厨房后场那点小动作,让全国吃瓜群众直接围观到凌晨。
网络的放大镜太厉害了,连后厨的塑料袋都能上热搜。
就像是球场上裁判突然吹停比赛,观众席一阵哗然,主角都懵了。
那天的现场感很强,罗永浩直接开怼,镜头怼到袋子上的“非直接提供消费者”几个字。
就这么一包菜,把西贝的脸刷得比夜宵摊的锅还亮。
西贝那边的回应属于“甩锅式”,一句“是另一个副牌,早关门了”,说得好像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懂的人都清楚,这不过是贾国龙又一次折腾的缩影,副线品牌九连败,谁还数得清?
贾老板的创业路真像打排位赛,副线名字排得比菜单还长。
西贝燕麦面、麦香村、满满元气枣糕、超级肉夹馍、酸奶屋、弓长张、功夫菜、中国堡、小锅牛肉……每个一上线,气势汹汹,转头就“game over”。
有时候你都怀疑,这些名字是不是拿来考记忆力的,毕竟能全记住的网友不多。
贾国龙的故事,得倒着翻。
小时候在内蒙古,风比脸还大,妈妈一句“神鬼怕恶人”,直接把他活成了一个“踢铁板不怕疼”的主儿。
大学倒烟,辍学创业,什么咖啡馆、酒吧、小吃馆都尝过,最后还是靠一碗莜面“踹”开了全国的门。
1999年深圳、北京两次海鲜餐厅,九个月一百万打水漂,普通人早就投降了,贾老板反手就把面条和牛肉碗端给北京人。
到2023年,400多家店,62亿营收,数据摆那儿,真不是吹的。
人嘛,吃过肉就想学狼嚎。
62亿的成绩单,贾老板心思可大着呢,2026年要搞IPO,千亿营收、国际品牌、麦当劳同行……副线品牌一波波上,快餐、预制菜、零售端,啥风口都想抓。
小锅牛肉刚开业那阵,贾老板信誓旦旦,三年五百家门店,朋友圈全是开业转发。
北京市场都还没捂热,就全线撤退。
空气馍23元,麦辣鸡腿堡才24元,消费者盯着菜单,一秒心凉。
预制菜这事儿更有戏。
2020年推出功夫菜,贾老板要“十年干到千亿”,三年实际卖了3.4亿,评论区全是“像飞机餐”“智商税”。
预制菜本来没原罪,问题是没讲明白,没搞清楚消费者到底要啥。
贾老板这几年,和舆论的PK场面一场比一场热闹,21元馒头、996、涨价,每一次都能让西贝上热搜。
网友嘴毒得很,能把西贝的锅底都翻出来。
其实主业还算稳。
2023年62亿营收、408家门店,海底捞、九毛九、呷哺呷哺日子都不好过,西贝也扛不住了。
2025年贾老板自己认了,营收开始下滑。
餐饮这行现在是“摊子大、钱难赚、风口一阵一阵”,副线品牌没爆款、主业压力山大,想靠预制菜和快餐破局,现实却啪啪打脸。
西贝内部管理那套“裁判制”“分红制”以前挺让人眼红。
2017年发7000万,2018年分红1.2亿,店员干得好能变店长。
贾老板说“我就一套房,钱全投企业”,这话搁饭桌上讲,兄弟们都得敬他一杯。
最近一年,舆论来得比秋风还快,贾老板连夜开会,给员工发500块补贴,想让大家打鸡血。
现实却不太给面子,服务没胖东来细致,福利比不上海底捞,网友还是不买账。
说起罗永浩,他那波操作像极了球场上的“压哨三分”,西贝的遮羞布直接被扯了个精光。
罗老师嘴炮一开,预制菜风波、价格争议、员工加班,网友一轮轮复盘,西贝的风评“高开低走”,跟部分体育明星的职业生涯一样,刚出道都是天之骄子,后来就成了“舆论提款机”。
有时候真怀疑,贾国龙是不是太执着。
“工业化、标准化”做中国麦当劳,副线品牌九连跪,市场的教训还不够深?
塔斯汀五年干到5000家,西贝副线八年没爆出一个爆款。
现在的餐饮行业,没人能光靠一招鲜吃遍天。
时代变了,玩法早不一样。
你看体育圈,2024年欧洲杯那场冷门,大牌球星带队,反被无名小卒踢出局。
不光靠战术,临场反应、教练沟通、球迷共情,样样都得在线。
餐饮也是,产品、服务、定价、沟通,哪样掉链子都能翻车。
西贝要想再上一层楼,怕得先把自己“踢醒”。
副线九连败,主业下滑,舆论风暴一波接一波,这不是西贝一家人的烦恼,是整个中国餐饮的写照。
“千亿梦”听着挺美,现实却像锅里翻滚的羊肉汤,一不留神就糊底。
预制菜、定价、员工管理,都是场上必须直面的硬仗。
谁能笑到最后?
没准还是得看谁更能扛,谁能听得懂消费者的心声。
说了这么多,隔着屏幕都能闻见一股“人间烟火气”。
你觉得,西贝的困局真是预制菜背锅,还是中国餐饮人自己的执念没过关?
留言区放马过来,等你来吐槽——看你这波分析,是站贾老板,还是坐等下一个“罗永浩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