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最近A股的戏码,比追剧还上头。
尤其是吉视传媒这出,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心跳大乱斗》。
9月5号那天,打开软件一看,好家伙,那根阳线直愣愣地杵在那儿,29%的换手率,51.86亿元的成交额,整个市场就像炸了锅一样,人声鼎沸。
有人欢天喜地,觉得又押对了宝;有人心惊胆战,怕一不小心就成了接盘侠。
这哪是炒股,分明就是一场大型的“信仰充值”现场,大家都在赌,赌这只股票背后藏着的,是真金白银的机遇,还是海市蜃楼的幻影。
其实,这也不是吉视传媒头一回这么“妖”了。
就在前一阵子,它还来了个8天6板,短短几天,股价直接翻了将近一倍,那阵仗,简直是风光无两。
市场里那些热衷于技术分析的老手们,更是看得心花怒放。
他们指着K线图,振振有词地告诉你,瞧瞧,这叫均线多头排列,这叫MACD金叉,这叫量价齐升,所有的指标都在告诉你,这股子劲儿还没使完,上升通道已经打开了。
在他们眼里,这哪是股票,分明就是一艘即将启航的“财富号”,不赶紧上船,那可就得拍大腿了。
这种“三根阳线改变信仰”的逻辑,在股市里从来都是屡试不爽,毕竟谁不想在狂欢中分一杯羹呢?
就像老话说的那样,一窝蜂上,一窝蜂散,这种时候,最怕的就是你没跟上。
然而,当所有人都在为这场狂欢摇旗呐喊时,总得有人站出来,泼一盆冰水,让你从迷梦中清醒一下。
咱们不妨撇开那些虚无缥缈的“信仰”,来看看这家公司的“底裤”。
查一下它的财务报表,那感觉,就像是拆开一个精美的礼物盒,结果里面空空如也,还散发着一股怪味。
2025年一季报显示,吉视传媒的营收是涨了点,可净利润还是亏损的,而且亏损的数字还不小,1.03亿元。
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小饭馆,客人是多了,流水也上去了,可算到最后,发现自己还在赔钱。
再看看它的债务状况,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速动比率0.20,流动比率0.4,这数字意味着什么?
通俗点讲,就是它手里握着的能马上变现的钱,根本不够还短期内要到期的债。
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口袋里没几个子儿,外面还欠着一屁股债,随时都有可能被催着还钱的窘境吗?
更别提那9.2%的毛利率了,这赚钱能力,比街边卖烤红薯的大爷都差远了,大爷好歹是实打实的赚,它这还在赔呢。
你可能会问,既然基本面这么差,那市场到底在炒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那些新冒出来的“故事”了。
在当下的资本市场,基本面有时候真的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一个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故事”。
吉视传媒的“故事”听起来还真有点意思。
什么短剧游戏啊,什么食品安全啊,听着都挺新鲜,也挺有前景。
特别是那个短剧《约会吧姐姐!》,号称是抖音2024年重点扶持的作品,这一下子就蹭到了“短剧风口”的热度。
大家一想,这玩意儿现在多火啊,动不动就爆款,拍好了那不就跟印钞机一样吗?
还有那个智慧食安大数据中心,听起来高大上,仿佛公司一下子就从一个传统的广电企业,摇身一变成了科技范儿十足的大数据公司。
这些“故事”,就像是给干瘪的身体打了一针兴奋剂,瞬间就让它变得饱满起来,充满了“想象空间”。
但这些终究只是“故事”,能不能赚钱,什么时候能赚钱,这还是个未知数。
就像一句老话说的,股市里,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清醒的。
面对吉视传媒这种基本面和市场表现严重脱节的股票,投资者确实得好好掂量掂量。
公司的风险提示公告早就说得明明白白,股价已经“明显脱离基本面”,甚至亲自下场澄清,不涉及“算力”和“国资云”这些热门概念。
这简直就是官方“打脸”,告诉你别瞎炒了,可还是有无数人前赴后继。
这背后,是人性的贪婪在作祟,还是对“故事”太过沉迷?
龙虎榜的数据也很有意思,沪股通的席位既买又卖,这种“对倒”的操作,通常被认为是机构在进行高位派发。
连最老练的玩家都在玩“左右手互搏”,散户们又该如何自处?
难道真的要当一回“敢死队”,冲上去为别人的狂欢买单吗?
在我看来,这种行情,对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选择。
如果你是短线高手,刀尖舔血,对技术图形和资金流向了如指掌,那在设置好止损的前提下,适当参与博弈,也不是不行,毕竟市场情绪正盛,短期内可能还有上涨的空间。
但是,如果你是价值投资者,梦想着能买到一只潜力股,然后长期持有,那么这只股票,恐怕就不是你的菜了。
在公司基本面没有真正改善之前,那些所谓的“故事”和“风口”,都只是一阵风,吹得再猛,也无法把一艘千疮百孔的船吹向远方。
在这种时候,最好的策略,或许就是“坐山观虎斗”,看看这场资本大戏,最终会如何收场。
毕竟,在资本市场,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的风险。
吉视传媒这出大戏,是会成为教科书般的反转案例,还是会成为又一个“割韭菜”的经典故事?
咱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