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12306回应停发纸质票不便老年人”这一话题,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迅速冲上热搜榜首。这并非偶然,它尖锐地撕开了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之间那层薄薄的遮羞布,迫使我们直面一个核心问题: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究竟是选择让技术傲慢地碾压一切,还是以人为本,构建一个真正包容的数字文明?
最初的恐慌源于一场误读。公众普遍以为铁路部门将彻底取消纸质车票,这对于那些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老年群体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瞬间剥夺了他们独立出行的基本权利。然而,12306随后紧急澄清,停发的并非承载乘车信息的“纸质车票”,而是用于报销的“纸质报销凭证”。同时,铁路部门迅速列出了多项“补救措施”:亲属代买、车站人工窗口或自助机打印行程信息单、人工窗口购票、短信通知等。这一连串的“亡羊补牢”式操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燃眉之急,却也暴露了在政策制定与信息传达上,对社会心理和弱势群体需求预判的严重不足。
这场由“一张纸”引发的集体焦虑,绝非空穴来风,它深刻映射出我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中,老年群体所面临的真实且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规模已达1.6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2.0%。乍一看,这似乎是个令人欣慰的数字,但残酷的现实是,这仍意味着近一半,即超过1.5亿的老年人,依然游离于数字生活之外。他们并非不愿融入,而是障碍重重:复杂的操作流程、不友好的界面设计、对信息安全的深层顾虑,以及缺乏有效的学习渠道,都如同无形的数字壁垒,将他们困在传统世界的孤岛上。当铁路购票、医疗挂号、移动支付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加速线上化,甚至成为主流时,如果缺乏周全且富有远见的适老化设计,这部分群体无疑将被推向社会边缘,他们的独立性、尊严感乃至社会参与权,都将受到严重侵蚀。
深究此次事件的根源,除了信息传递的偏差,更暴露出公共服务部门在政策制定与传播上的潜在盲区和思维惯性。铁路推广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旨在提升效率、简化流程,这本身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应有之义。然而,“停发纸质报销凭证”这一表述,在未充分预判社会心理和老年群体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引发了广泛的误读和担忧,这不仅仅是信息发布策略的失误,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对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考量,需要从“补救式”向“前瞻性”转变。我们不能总是等到问题爆发,才匆忙打上“补丁”。
国际经验在此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一项名为“长者科技连接”(Senior Tech Connect)的“数字扫盲班”正面向老年人免费授课,课程内容涵盖网络安全、数字读写能力以及智能手机的实用操作,甚至有“数字导航员”项目,邀请善用新技术的老年人担任导师,指导其他同龄人跨越数字鸿沟。这些项目不仅教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心理层面赋予老年人掌控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者”和“参与者”,而非“被照顾者”。这与我们目前提供的“亲属代买”、“短信通知”等依赖外部协助的方案,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却无形中强化了老年人的“无能感”和对子女的依赖,这无疑是一种隐性的“去能力化”。
更令人警醒的是,过度简化或“一刀切”的适老化改造,甚至可能带来“去能力化”(De-skilling)的负面影响。正如一些研究指出的,过度保护性的设计,如全自动护理系统,可能反而加速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的退化。例如,北京某适老化社区的案例显示,电梯按钮被改造为仅允许轮椅出入的1.2米高度,看似便利,却导致上肢功能完好的老人逐渐失去踮脚、伸展的能力。真正的适老化,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功能维持型改造”(Function-maintenance Adaptation),即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环境设计促进老年人功能维持和潜能开发。这不仅关乎生理健康,更触及老年人的心理尊严与社会参与感。我们必须警惕,将老年人简化为“脆弱群体”的认知误区,避免用静态视角看待衰老过程,从而剥夺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因此,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绝不能止步于表面的便利性,而应上升至技术伦理、社会公平和老年人主体性维护的深层考量。它要求我们在推动技术进步时,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弱势群体的需求融入顶层设计,进行充分的社会影响评估。这不仅仅是为老年人提供“方便”,更是为整个社会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温度的数字未来。当科技的温度能够普惠每一位公民,让数字不再成为鸿沟,而是连接彼此的桥梁,我们才能真正迈向一个包容、有韧性的数字文明社会。毕竟,最好的技术,应是无形且有温度的,它悄然服务,而非制造隔阂。公共服务适老化,是检验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更是我们对未来社会应有的承诺与担当。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社会对待其最脆弱群体的态度,才是衡量其文明高度的真正标尺。如果技术进步的代价是边缘化一部分人,那么这种进步本身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