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以为到了60岁就能安心退休? 从2025年1月1日起,规则全变了! 延迟退休政策正式落地,退休年龄不再是固定的数字,是变成一道“计算题”。
有人因为算错档案里的一个数字,被迫多干两年;有人因为漏了一笔社保转移,养老金直接缩水30%。 人社局悄悄提醒:临近退休的人,千万别在这五件事上栽跟头!
1、你的退休年龄,可能根本不是你以为的那一年!
延迟退休后,男职工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退休,女干部同样节奏,女职工每2个月就延迟1个月。 到2040年,男职工将逐步延迟到63周岁,女干部到58周岁,女职工到55周岁。
如果你懒得算,直接打开手机APP“掌上12333”或微信搜索“退休年龄计算器”,输入出生年月和身份,系统会自动告诉你精确的退休月份。 比如一名1972年9月出生的男职工,原以为60岁退休,现在发现得到62岁才能退,差两年,可能多交好几万社保,少领好几万养老金!
2、缴费年限偷偷“涨价”,15年再也不够用了!
以前攒够15年社保就能退休,从2030年开始,最低缴费年限每年增加6个月,到2040年变成20年。 2025-2029年退休的人还能按15年标准,2030年后的人必须多熬几年!
很多人曾在多地参保,忘记合并记录。 社保局提醒,临退休前必须把外地缴费记录转到退休地,否则年限可能“凭空消失”。一名网友曾因漏转南方某城市3年社保,退休时年限差一截,被迫延迟一年半,每月少领800多元!
3、退休方式能“自选”了! 提前退还是延后退? 选错亏一生!
新政策最大的变化是“弹性退休”:你可以提前1-3年退,不得低于原法定年龄(男60岁、女50/55岁);也可以延迟1-3年退,必须和单位协商一致。
选择提前退休的人,养老金会按更低基数发放;选择延迟退休的人,多交几年社保,基数更高、年限更长,最终养老金可能涨20%以上。
比如1967年出生的男职工,原本2027年8月退休,如果自愿延到2028年,计发基数更高,每月多拿几百元。 注意:弹性申请必须提前3个月书面提交,错过就只能按新年龄硬性退休!
4、档案袋里藏着一颗“雷”! 预审不通过,工龄作废!
人社局反复强调:档案信息错误是退休办理中最常见的“坑”!尤其是视同缴费工龄(1992年前参加工作的人),全靠档案证明。 一旦档案里姓名、生日、工龄与实际不符,必须以档案为准。
一名国企老员工因档案中生日比身份证小1年,被迫多干12个月;另一人因招工表丢失,5年工龄无法认定,每月养老金少500元。
社保局建议:提前一年带身份证到当地人社部门做档案预审,发现问题还能及时补救。
5、退休不是“到龄自动办”,忘申报延迟领钱!
无论是职工还是灵活就业者,想提前退休必须提前3个月申请! 在职的找单位人事提交,灵活就业的去社保大厅办理。如果没申报,系统会自动按新退休年龄处理,可能白白多干几个月却领不到钱!
2025年起,部分城市试点“无感退休”,符合条件者会自动收到短信通知。 但大多数人仍需主动操作:带身份证、户口本、《养老保险待遇申领表》及最后3个月工资流水,在窗口期90天内办理。 拖延一天,养老金就可能晚发一个月!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