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KF-21价格飙涨,竟F-35,韩国军方为出口向印尼忍辱妥协

发布日期:2025-08-22 20:29:40|点击次数:174

韩国KF-21“猎鹰”战斗机,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国防自主标杆”,最近因价格暴涨引发轩然大波。 2025年6月,韩国空军咬牙签下第二批20架订单,总价17.5亿美元,算下来单机成本冲上1.1亿美元,比一年前的首批订单贵了近四分之一。

这个价格甚至逼近了美国正牌五代机F-35的折扣价,而KF-21却被外媒戏称为“半隐身战机”——因为它连最基本的武器内置弹舱都没有,导弹全挂机翼下,雷达反射面积堪比小卡车。

价格暴涨背后

2024年7月,韩国买第一批KF-21时,单机机身价还是7040万美元。 但到2025年6月第二批采购,机身价直接飙到8750万美元,涨幅24.3%。 这还不算发动机的钱:每架KF-21装两台美国通用电气的F414发动机,单台价格1125万美元,发动机成本就让整机价格再跳一级。

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KAI)把涨价归咎于三大压力。 第一是全球原材料飞涨,造战机必需的钛合金、稀土金属和半导体芯片价格一路狂飙。 第二是技术升级成本,第二批KF-21要用韩华集团新研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软件系统也得全面更新,探测和电子战能力才跟得上。 第

三是新武器整合开销,这批飞机要适配“天龙”空对地导弹和SRAAM-II短程导弹,开发测试全得砸钱。

让韩国憋屈的是发动机捆绑费。 为了40台美国发动机,韩国单独签了4.5亿美元合同。 全球供应链动不动就断,高性能部件需求又激增,想砍价根本没门路。

隐身缺陷

KF-21外形乍看像美国F-22战斗机,菱形机头、倾斜垂尾、S形进气道全都有模有样。 但掀开机腹一看,问题就藏不住了——所有导弹都外挂,像“圣诞树”一样吊在机翼下。 这导致雷达反射面积高达0.1–1平方米,比F-35的0.001平方米差百倍。

韩国工程师私下透露,当初不敢设计内置弹舱,是因为会触犯美国技术禁令。 美国早在项目初期就卡死了四项关键技术转让,其中就包括隐身结构设计。 韩国被迫二选一:要么放弃隐身,要么放弃武器内置。 最终为了保住项目进度,只能明晃晃挂导弹。

印尼欠钱还偷技术

印尼作为KF-21项目的创始合作伙伴,原本承诺承担20%研发费,换技术转让和本土生产权。 结果从2018年开始,印尼连续拖欠付款,到2024年欠款滚到7.46亿美元。 更让韩国炸毛的是,2024年2月,两名派驻韩国的印尼工程师在总装厂用U盘偷拷技术文件,被保安当场抓住。

合作一度濒临破裂。 但2025年7月,韩国突然妥协:接受印尼仅支付6000亿韩元,不到原承诺的三分之一。 而印尼照样能拿技术,还能生产48架自用版战机。 韩国网友气得大骂:“这哪是合作? 分明是来偷作业的! ”

韩国忍气吞声,是因为怕失去第一个国际伙伴。 印尼空军早已等不及,转头买了法国“阵风”和土耳其“可汗”战机。 如果连创始伙伴都跑路,KF-21的国际信誉基本崩盘。

出口绊脚石

价格涨到1.1亿美元后,KF-21的性价比优势急速缩水。 波兰、菲律宾、阿联酋虽然表露兴趣,但实际成交阻碍重重。

头疼的是美国发动机禁令。 KF-21用的F414发动机受《国际武器贸易条例》管制,出口必须美国批准。 菲律宾原本有意采购,一听要美国点头,立刻转买F-16。 秘鲁的订单更直接被法国“阵风”战斗机半路截胡。

阿联酋2025年4月和韩国签了合作意向书,但迟迟不下单。 阿联酋空军司令试飞后只甩下一句:“等看到实际性能再说。 ”另一边,阿联酋已下单80架法国“阵风”,后勤体系全按北约标准建。 KF-21虽能兼容北约导弹,但性能未经验证,土豪国也不敢冒险。

自救行动

面对困局,韩国紧急启动两项技术补救。 第一是硬改隐身设计:2025年8月,KAI宣布将在后续型号KF-21EX上强行加装内置弹舱,同时在机腹贴装“龙勃透镜”伪装雷达信号,目标2030年实现全隐身。 但工程师坦言,现有气动外形不改,弹舱只能塞进4枚导弹,火力大打折扣。

第二是研发国产发动机。 韩华集团已启动攻关,想甩掉美国制约。 但航发叶片耐高温材料、精密涡轮铸造这些核心技术,没十年根本啃不动。 官方时间表定在2035年,远水难救近火。

产线上也在拼命降本。 韩国大邱工厂推进自动化组装,机械臂数量翻倍,但人工成本仍占总造价18%。 军方内部报告显示,除非卖出30架以上外销订单,否则生产线注定亏本。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