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代到来了!"2020年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陈梦捧着人生第一块女单金牌,脱口而出的七个字像点燃了马蜂窝。谁能想到,这句发自肺腑的夺冠感言,竟成了某些人眼中"大言不惭"的罪证。网络暴民们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把这位27岁才圆梦的老将撕咬得体无完肤——"国乒垫底的老帮菜""靠运气捡漏的Loser",恶毒评论比乒乓球还密集地砸向她。
这场景孙颖莎太熟悉了。小魔王17岁就横扫单双打冠军,可每次输球后总有人在场外扯着嗓子喊她名字,硬是把对手的荣耀时刻搅成粉圈战场。更离谱的是去年八月,有人把河北省所有叫孙颖莎的姑娘信息扒个底朝天,连人家教练的战术板都被造谣成"私密约会"。25岁的姑娘咬着牙关,把委屈咽进肚子里继续挥拍,那背影看得老球迷直抹眼泪。
陈梦可不像小师妹那么好欺负。东京奥运再夺金时记者故意挑事:"是不是觉得比孙颖莎强?"她直接怼回去:"能站在这儿的谁不是拼尽全力的?"这话说得漂亮,既夸了对手又显格局。最近宣布退出国际排名,面对"是不是被年轻人排挤"的刁难,她咧嘴一笑:"竞技体育看的是成绩单,不是身份证年龄。"三十岁的老将用11个字撕碎所有偏见,顺带给挨了三年闷棍的孙颖莎出了口恶气。
要说国乒姑娘们遭遇的网暴,简直能编本《当代诛心录》。王曼昱夺冠时莎莎粉丝的起哄,被扭曲成"操纵粉圈打压对手";陈梦的豪言壮语,硬被解读成"看不起队友"。键盘侠们像拿着放大镜找茬的容嬷嬷,逮着点蛛丝马迹就往死里扎。最损的是给运动员"开盒"那帮人,连人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快递地址都不放过,这缺德劲儿要是用在反诈宣传上,电信诈骗早绝迹了。
陈梦这两年的蜕变堪称教科书级别。十年前看着小师妹们叱咤风云,自己却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那种焦虑就像高考复读生看着学弟学妹保送。2021年奥运模拟赛干掉孙颖莎后,她蹲在更衣室哭得妆都花了——不是嘚瑟,是怕这又是场昙花一现。后来真在东京登顶,反而学会把锋芒藏进球拍里。有次训练后闲聊,她跟队友说:"以前觉得金牌是终点,现在明白它就是个公交站牌。"
孙颖莎处理网暴的方式像极了她的反手快撕——任你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粉丝在场外撕得昏天黑地,她专注到连擦汗都保持固定节奏。可去年家人信息被挂外网那次,向来好脾气的姑娘直接报警,警察顺着网线揪出十几个喷子。这事后来成了体育圈维权的经典案例,要我说早该这么治治那些键盘侠,真当网络是法外之地呢?
两位姑娘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倒映出中国乒乓的厚度。陈梦像柄玄铁重剑,大开大合间震碎所有质疑;孙颖莎则似绕指柔的绸缎,任尔东西南北风。有趣的是,当陈梦在综艺里云淡风轻谈起网暴时,弹幕飘过一句:"梦姐这话说得,莎莎听了都得竖大拇指。"你看,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拉踩队友,她们的格局早超越了奖牌颜色。
最近体坛流行起"反网暴联盟",张雨霏、全红婵都加入声援。要我说这比什么金牌都提气——当运动员不再当沉默的靶子,当法律的重拳砸向阴暗角落,那些躲在屏幕后的蛆虫才会明白:赛场上拼的是实力,网络上也别玩下三滥。毕竟体育精神从来不是比谁粉丝骂得响,而是像陈梦说的,用成绩单说话。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