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中日韩领导人重启会谈,环保铺路,贸易博弈加剧,中美采购与日韩调衡角力升级

发布日期:2025-10-10 21:48:37|点击次数:182

5月27日,首尔,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启,三方在联合声明里把经贸、人文、环保都写进去了,并同意让部长层尽快拿出落实清单。随后,三国环境部门密集沟通,准备更新新一轮环境合作行动计划。美国市场又起风,中国买家在美豆上出现多笔取消和推迟装船的操作,把芝加哥盘面砸下一截。

先看第一件事。中日韩这次“把话说回来”,是2019年后首次领导人面对面。三方都提到要推进自由贸易谈判、推进绿色低碳、拉动旅游和留学往来。这等于是把能合作、好落地的条目先拎出来,先干起来。环保被摆在前面,不是随口一说,而是给后面更敏感的议题“垫路”。

为什么选环保做突破口?因为这个领域不扎谁的心,不触碰打压名单,也不牵扯敏感清单。一起管塑料、管空气、管海洋垃圾,技术和标准都能对接,企业也能接单。对外不刺眼,对内能见效,还能给三边会谈留住节奏。这就是稳步推进的思路。

再看日韩的小算盘。日本和韩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不小,中国依然是它们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车企、面板、芯片、化妆品,在中国都有大盘子。这两年全球消费忽冷忽热,日韩企业更不愿轻易失去中国订单。所以它们对外配合华盛顿,对内还是要盯住北京和上海的客户。

美国这边一直催盟友排队,芯片设备、半导体材料一条条管起来。日本对光刻胶和设备做了出口管制,韩国芯片厂拿到了在华运营的临时豁免。表面看队伍整齐,实则各家在算成本和收益。既要听队长口令,也要保自家生意。

第二件事是大豆。过去两年,巴西产量高、价格更有优势,中国买家自然把更多订单放到巴西,全年份额大约七成。美国的份额更多靠季节性和价差,常常在每年四季度往后一段时间上量。谁便宜、谁到港快、谁汇率合算,就买谁。这是商业账,不是口号账。

今年近几周,USDA每周销售报告里多次出现中国或“未知目的地”的美豆净取消、推迟船期的记录,个别周甚至是负数。同一时间,巴西报价更低,货又在港口排着队。这类换船、换产地的操作,在粮食贸易里很常见。一来压价,二来拿到更合适的货源。

美国农民压力不小。期货一跌,现货跟着软,仓里新作快要出库,贷款、地租、化肥账都在眼前。农场主、贸易商、压榨厂一起跑去找议员,要求保险、补贴、低息贷款快点到位。这些州向来是“票仓”,声音很大。华盛顿不能当没听见。

回忆一下老招。2018到2020年,华盛顿用过两轮大手笔,先是“市场促进计划”,后是疫情期的农场援助,加总超过400亿美元,主要通过商品信贷公司出钱。口头说“关税替农民买单”,实际上是财政兜底。钱确实稳住了当时的心,但也养成了“有事先找政府”的预期。

中国这边,手里的牌比过去多。国内推进“豆粕减量替代”,饲料里豆粕占比从接近18%降到大约13%到14%,用菜粕、棉粕、酒糟、氨基酸去替。再加上增加油料作物种植,扩大葵花籽油、菜籽油进口。大豆的刚性依赖在往下走,采购选择权更稳。

南美供给也在重排。巴西扩种、港口提效、雷亚尔波动,都在把“巴西豆更便宜”这件事常态化。阿根廷更多出口豆粕和豆油,但在汇率合适、压榨利润不好的年份,也会出些大豆原料。中国买家看的是到岸成本、船期和压榨利润,哪个合适就下哪单。

第三件事是关税和科技限制的外溢。美国对华关税大部分还在,反制关税也在。科技清单越拉越长,企业在两头之间找缝隙活。结果就是,订单更碎、更短、留有回旋;一旦价差转向或政策有风声,采购就会快进快出。大家都学会了留后手。

日韩的“左右腾挪”会继续。芯片限制要执行,驻华工厂要保运转,既拿到美国的豁免,也安抚中国的客户。环保合作、标准互认、人员往来,正好成为稳住沟通的安全渠道。既不刺到红线,还能给产业链加韧性。这是它们眼下最现实的选项。

把这几条线拧在一起就是一场长线的掰手腕。中国用更灵活的采购和替代,把谈价权握住;美国用补贴和限制,给国内“救火”;日韩用环保和民生议题,给两头各留台阶。谁都不想走到“撕破脸”,但谁都在为关键节点攒筹码。

傍晚,艾奥瓦一间谷仓里,农场主把水分仪从豆堆里拔出来,手机屏上跳着最新的期货报价和巴西FOB价,他犹豫要不要先卖一车。几千公里外,首尔会议中心的走廊里,三国代表把话筒摆正,准备下一场配合发言。下一步,是谁先改口,谁先出价?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