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总统,我们和中国达成协议了吗?
他会说,‘是的,我们达成协议。 我向他们征收55%的关税。 这就是我们的协议。 ’所以,这是一个良好现状。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这番话,瞬间引爆了全球舆论。 谁会想到,高达55%的关税竟被称作“良好现状”?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博弈?格里尔在9月30日的讲话中明确表示,在11月10日中美贸易休战协议到期之前,特朗普政府不会立即降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 美国目前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税率维持在55%,这个数字包括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实施的关税措施。 格里尔强调,这种高关税环境是美方认可的现状,尽管他同时提到希望与中国官员进行定期磋商,以实现更平衡的双边贸易。
这种高关税政策并非孤立事件。
它反映了特朗普政府以关税为杠杆,试图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战略意图。 格里尔在讲话中透露,美方希望找到让中美贸易更自由增长的领域,特别是在“非敏感商品”上,比如美国农产品和中国消费品。 但现实是,55%的关税墙已经竖起,而且短期内不会改变。中方的反应同样坚决。 2025年4月10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自当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中方在公告中明确指出,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随后表示,这种单边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中美两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也危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美国的关税措施正在向更多领域扩展。
自2025年10月1日起,美国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了新一轮高额关税,其中专利及品牌药品关税税率高达100%,建材相关产品税率为50%,家具税率为30%,重型卡车税率为25%。 这些措施覆盖了从医疗健康到建筑制造的多个关键行业。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于9月2日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启动了对进口机器人和工业机械、进口医疗设备的232调查。特朗普政府在推行高关税政策的同时,也在亚洲积极推动双边贸易协议。格里尔刚从马来西亚返回,他透露东南亚国家“都准备与美国正式敲定协议,开放它们的市场”。特朗普计划在本月晚些时候访问亚洲,出席在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峰会和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预计将签署一系列双边贸易协议。这些关税政策已经对特定行业产生了直接影响。以医疗器械为例,美国对进口医疗设备启动232调查后,相关企业的进口成本可能大幅上升。同样,对中国商品征收55%关税,使得从电子产品到服装等多个品类的进口价格显著上涨。
美国零售商协会的数据显示
自关税措施实施以来,部分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已经上涨了15%到30%。 美方的关税政策也引发了国内分歧。美国商会代表在近期听证会上指出,高关税可能导致美国企业损失数十亿美元。一些农业州议员担心,
中方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将进一步打击已经困难的农场主,然而,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等人坚持认为,关税是保护美国就业和产业的有效工具。中方的反制措施同样具有针对性。在对美加征84%关税的商品清单中,包括大豆、汽车
飞机等美国优势产品。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同比下降约40%。 与此同时,中国加大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大豆进口,以弥补供应缺口。
格里尔在讲话中提到希望增加美国农产品出口
但在当前关税环境下,这一目标面临挑战。 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5%。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关税战已经使美国农业部门感受到压力。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不仅针对中国,还涉及更广泛的领域。 除了已经实施的关税措施,美国政府还在权衡半导体进口限制计划。 该计划要求芯片公司国产芯片与进口芯片数量保持相等,否则将面临约100%的关税。 这项政策可能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布局。在亚洲,美国正通过双边协议构建新的贸易网络。 格里尔表示,与东南亚国家的协议将重点降低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关税壁垒。 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协议可能改变亚太地区的贸易流向,特别是对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中美之间的关税战还波及第三方市场。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自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部分东南亚国家对美出口有所增长。 例如,越南对美出口在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约18%。
这种贸易转移效应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美国的关税政策也引发法律层面的争议。一些美国企业已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质疑总统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关税的合法性。与此同时,中国也就美国关税措施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要求成立专家组审理此案
在具体行业影响方面,医疗器械领域的关税战尤为引人关注。美国对进口医疗设备启动232调查之际,正值全球医疗资源紧张时期。医院采购部门表示,如果对进口医疗设备加征关税,可能导致医疗成本上升,最终转嫁给患者
中美贸易数据的变化也反映出关税战的影响。2025年1-8月,中美贸易总额同比下降约12%。其中,中国对美出口下降9%,自美进口下降16%。这种下滑趋势在机电产品、纺织品等传统优势品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格里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讲话中还提到
美方希望推动“更自由、更透明”的贸易方式。但他同时强调,“就目前而言,这就是我们的现状”。这种表态显示出美国政府在坚持现有关税政策的同时,也为未来谈判留下空间。关税战的影响已经超出贸易领域,波及投资市场。
由于贸易不确定性增加,一些美国企业推迟了对华投资计划。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显示,约30%的会员企业考虑将部分产能转移出中国。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调整对美投资策略,更多转向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在农产品贸易方面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导致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大幅下滑。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中国转而增加从巴西、俄罗斯等国的农产品进口,这些国家正积极扩大对华出口份额。
美国的关税政策还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欧盟贸易专员表示,单边关税措施可能破坏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则呼吁通过对话解决贸易争端。然而,特朗普政府继续推进其“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在实施高关税的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在处理大量企业的关税豁免申请。截至2025年9月,已有超过5000家企业提交豁免申请,但获批比例不足20%。 这些企业主要来自电子、汽车、零售等行业,它们希望特定产品能获得关税豁免。中美贸易冲突还影响到科技领域。美国对华征收55%关税涵盖了大量高科技产品,包括半导体设备、航空航天产品等。这些措施不仅增加企业成本,也可能延缓某些技术的研发进程,一些科技公司表示,它们正在寻找替代供应链以应对关税影响。在消费品领域,关税已经导致部分商品价格上涨。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关税措施实施以来,家用电器价格指数上涨约8%,服装价格指数上涨约5%。
这些成本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尽管特朗普政府声称关税主要由中国出口商支付。格里尔在讲话中特别提到“非敏感商品”贸易的潜力,但他没有具体说明哪些商品属于这一范畴。 贸易专家分析,这可能包括美国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以及中国的家具、玩具等消费品。 然而,在现有关税水平下,这些商品的贸易仍然面临障碍。美国的关税政策还影响到全球航运业。 据国际航运公会统计,2025年跨太平洋航线货运量同比下降约7%。 航运公司不得不调整航线布局,将更多运力投向中国-欧洲和中国-东南亚航线。 这种变化反映出全球贸易格局正在重构。在医药领域,美国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征收100%关税的措施引发争议。 制药企业警告说,这可能导致某些关键药品短缺。 医院采购部门表示,他们已经感受到进口药品价格上涨的压力,部分药品价格涨幅超过20%
中美贸易冲突还波及金融服务领域
由于贸易不确定性,一些华尔街银行调整了对华业务战略。不过,中国近期推出的金融业开放措施,吸引了部分美国金融机构加大在华投资。这种矛盾现象反映出经贸关系的复杂性。在能源贸易方面,美国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因关税战大幅下滑。 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同比下降约50%。中国转而增加从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的进口。美国能源企业正在游说政府将液化天然气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格里尔的讲话凸显出美国政府贸易政策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声称追求更自由的贸易,另一方面却维持高额关税。 这种矛盾在具体行业政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在鼓励医疗器械贸易的同时,却又对该领域启动232调查关税战还影响到学术和科技交流。一些美国大学报告说,由于贸易紧张局势,与中国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联合研发项目数量有所减少。
学术界人士担心,这可能削弱科技创新能力。在汽车行业,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导致双边汽车贸易额骤降。2025年1-8月,中国自美进口汽车数量同比下降约35%。美国汽车制造商正在调整全球生产布局,将部分对华出口产能转移至其他国家
美国的关税政策还引发各州政府的不同反应。加利福尼亚州等民主党主导的州批评联邦政府的关税措施,认为这损害本州经济利益。而得克萨斯州等共和党主导的州则更多支持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认为关税保护了本地产业。在钢铁和铝产品领域,美国早在2018年就开始征收全球性关税。这些措施至今仍然有效,并且成为后续对华关税的政策模板。钢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美国钢铁价格较全球平均价格高出约20%
反映出关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格里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讲话持续约半小时,其中多次强调“现状”一词。 这种表述显示出美国政府有意维持当前贸易政策,尽管企业界和贸易伙伴普遍呼吁降低关税。分析人士认为,这预示着11月10日贸易休战协议到期后,高关税状态很可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