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下旬,有个叫“全球坚韧船队”的国际援助团队,在希腊海域修了几天船之后,就直接驶向了加沙。
这支船队规模不小,总共有50艘民用船,船上的人员来自不同国家。里面有瑞典的气候行动倡导者格蕾塔·通贝里,也有欧洲议会的官员,还包括比利时、法国、爱尔兰等国家的代表。
他们特意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说:“加沙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满怀希望扬帆,你们的坚韧是我们的指南针。”这主要的意思就是想把人道援助物资送到加沙地带,面对以色列之前的警告,他们一点都不打算理会。
加沙那边的状况真的是不太好,挺令人担忧的。
联合国最近说了,那里好多民众都吃不上饭,药也不充裕,230多万人的生活挺难熬的。
以色列方面一直坚持,正是因为要在沿海和哈马斯进行战斗,所以实施海上封锁是合理的,目的就是保证国家的安全。
原本想着双方还能找到个折中的办法,没想到意大利先跳出来提出了个方案。
意大利外交部长安东尼奥·塔亚尼表示,让船队先把物资运到塞浦路斯,最终由罗马天主教会负责在加沙进行分发。
以色列倒是挺接受这个方案的,但船队却直截了当拒绝了。
我觉得船队拒绝也挺有道理的,毕竟以前有过类似的中转经历,像从塞浦路斯到加沙分发物资,前后耗了十几天,有些易坏的食品根本赶不上人手里。
塔亚尼也没藏着掩着,直接跟记者坦白:“靠近以色列水域可不是什么小事,强制封锁那是认真的。”还特别给船队里的意大利人发了个消息,让他们别再继续往前开了。
无人机夜袭、通信被扰,船队刚出发就遇“麻烦”
这边方案还没敲定,船队还没开多远,就遇上了麻烦事。
在希腊克里特岛附近的国际水域,船只突然受到无人机的攻击,通讯系统也受到干扰。
好几条船都遭了点儿损伤,幸亏没有人受伤。
船队的指挥者坚称这是以色列搞的,但以色列军方到现在还没有对此事发表任何回应。
起初还觉得可能只是巧合,但一琢磨,以色列之前就说过,要用各种手段阻挡船队去加沙。
这次袭击不仅炸了船,还搞了点通信干扰,明显是不想让船队把情况传出去。
从“嘴上警告”变成真动手,这一步走得太快,真让人担心呀,要是有船出啥大事,局面一陶瓷难收拾。
以色列外交部的总司长埃登也语气变得挺坚决,他说要是船队不愿在塞浦路斯卸货,偏偏还要继续往前闯,那后果可别怪他们没提醒。
不过呀,以色列那边也得说一句话,他们老说封锁是因为跟哈马斯打仗,不能不提这个理由。
早在2010年,发生过“蓝色马尔马拉号”事件,当时以色列海军拦截那条船,结果出了人命,事后舆论压力也变得特别大。
这次他们的态度虽然挺强硬,但似乎也在避免重蹈之前的覆辙,至少没有直接派海军硬碰硬,而是用无人机来应对。
反正,船队得去运援助,以色列也得保障安全,两边的矛盾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调和的。
意西派舰救援不“参战”,地中海局势就怕“擦枪走火”
眼瞧着局势愈发紧张,意大利跟西班牙都出手了,派出了海军舰船到那片水域了。
不过俩人都说得挺明白的,这些船只是专门用来救援,没有打算搞军事行动。
意大利还特别强调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采取防御性或攻击性的军事行动”,就是说他们主要怕被扯进去,主要是为了在万一下场景发生时能救自己国家的人,还能做点人道主义的事。
看来,欧盟的态度其实挺明确的,就是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
虽然没有直接派人下去,但他们也借外交途径呼吁大家保持冷静,还觉得意大利和西班牙派船救援的办法挺合理的。
毕竟地中海沿岸全都是欧盟国家,要是船队和以色列爆发冲突了,影响到旁边的国家,那就麻烦大了。
再就是土耳其、埃及这些邻近的国家也时刻盯着这片海域,土耳其之前就给加沙提供过援助,这次说不定也会暗中留意着船队的动向。
目前最让人难堪的,还是加沙地带的老百姓。
那帮船队本想把援助送过去,却遭到以色列阻拦;以色列担心哈马斯借机搞事,死活不敢放松封锁。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也一直在呼吁,希望各方能为加沙开一条安全的人道通道,别让救援行动被堵住。
不论是哪一方,都得多点换位思考,加沙那边的人怎么过日子呀。援助嘛,就是为了救人,封锁嘛,也算是为了安全,可要真到最后,救不了人,安全也保不住,那一切都没啥用。
目前的局势呢,大概有三种可能:第一,船队和以色列真要打起来;第二,经过联合国协调,双方达成协议,在塞浦路斯中转,同时加快发放速度;第三,船队担心有危险,只能选择返航。
不论最终结果咋样,大家都盼着早点儿有个明确的说法。
毕竟,加沙的人们等不了援助,地中海那边的局势也经不起长时间的僵持。
毫无疑问,人道主义的需要和国家安全同样重要,可关键是得找到那个折中的点,不能让普通百姓一直扛着委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