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分的成绩单在桌上烫得发亮,陈阳卸载游戏时手抖得跟筛糠似的。他爹老陈蹲在阳台抽完第三根烟,突然拽着他往烈士陵园跑。那会儿日头正毒,老陈指着块锈得看不清字的墓碑吼:"瞅见没?十九岁!人家十九岁躺这儿,你十九岁窝沙发打排位!"
训练场的太阳能把胶鞋底烤出焦糊味。陈阳踢正步非得比标准高两公分,汗珠子砸地上"滋啦"一声就没了影。这两公分是老陈三十多年前的命门——当年军校体检,他爹就栽在这要命的两厘米身高差上。现在儿子用634分把这道坎填平了,顺带把家里那台循环播放《亮剑》的老古董电视送进了废品站。收废品的老王头还纳闷:"这电视声儿比驴叫都响,咋就不要了?"
火箭军工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村口那天,全村的狗都比平时叫得欢。周华他娘捧着烫金封皮的"0001号"通知书,裂着口子的手在将军面前直哆嗦。老太太听不懂啥叫"技术军官预备役",就盯着那身军装念叨:"比俺家十亩地的麦子都金贵。"邻居张婶扒着墙头喊:"华子,637分能上北大清华,你图啥咧?"周华蹲在灶台边背导弹参数,火苗把他睫毛映得跟红灯笼似的。
食堂掌勺的老班长炒辣子鸡齁咸,新兵蛋子们呛得直咳嗽。这老头抡着锅铲笑:"当年咱班长就这么治娇气病,吃惯了这个,演训场的风沙算个球!"陈阳偷摸翻手机相册,里头存着他爹半夜对着镜子练敬礼的糗样。照片里那件借来的老式军装,现在正严丝合缝地裹在他身上,连褶皱都像是量好的。
有人嚼舌根说穷孩子考军校就为混口皇粮。周华在操作台前熬到凌晨三点,警示灯把他眼睛熬得跟兔子似的。他摸着参数表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心想这哪是铁饭碗,分明是把活人往导弹燃料里炼。老陈从箱底翻出泛黄的体检表,1987年的钢笔水晕染开的"不合格"三个字,如今被儿子胸口的学员章盖得严严实实。
新训基地晾衣场上,三十多年前的军用被褥晒在21世纪的太阳底下。针脚里钻出霉味混着洗衣粉香,跟队列里"一二一"的吼声搅和在一起。陈阳总在半夜偷摸加练,他记得烈士陵园那块墓碑底座上刻着的小字——"冲出战壕时,他比冲锋号多跑了两步"。现在他踢正步多抬的两公分,震得老陈站在观礼台上直抹眼睛。
导弹模拟室里,周华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637分换来的不是保险箱,是比高考还残酷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他娘托人捎来的腌辣椒在储物柜里泛着油光,玻璃瓶上贴着的便签歪歪扭扭写着:"儿,辣劲儿足了才扛得住风。"
毕业典礼那天,老陈把箱底的旧军装套在便服里头。台上儿子领优秀学员证书时,他摸着里层1987年绣的姓名条突然乐了——当年被军检淘汰的毛头小子,哪能想到有天会对着亲儿子喊"首长好"。观礼席上的家长们都伸着脖子找自家孩子,只有老陈坐得笔直,他后背上渗出的汗把旧军装洇出深色印子,活像当年体检时被打湿的准考证。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